第一百二十八章收复南方4-《砍不平》


    第(3/3)页

      咻咻咻!

      大量的弓箭笼罩向官军将领。啊!随着一声惨叫,官军将领应声倒地。没有了将领的领导官军就像一盘散沙很快就被荣王军击败,逃走者寥寥无几,少部分被杀死,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而大部分则求生欲很强,很果断地扔掉手中的兵器跪地求饶成了俘虏。

      至此大局已定,这支远道而来援助钱塘的官军全军覆没。随后荣王军将领刘雨生派人向大军主帅孙恪方报捷。

      很多人对伏击战有疑惑,那么多人难道古代军队斥候发现不了吗?

      原因不复杂,不是没注意是根本看不到,因为袭击者一般都会躲藏在被袭击者的视线范围之外,古代战斗行军作战时候武器不是背在士兵身后的而是由专门的车辆拉运,轻装行军保持速度。

      伏击者是守株待兔的一方,武器准备就绪后才会隐藏踪迹,而被伏击一方只有等到足够近距离才能看到伏击者才清醒过来,只不过那时候再去准备武器作战为时已晚,伏击者的胜算就大了。而且战前两军都会派出细作进行前方探查,而且指挥将领也需要有敏锐的嗅觉和作战素质。

      古代的哨兵除了警戒的任务外还有探索警戒的作用,因此在战斗行军中,合格的哨兵必须对行军路线上的各方位置都能如数家珍,而且还要有给指挥者提供线路的义务,一般伏击战胜利主要是被袭击者对袭击地的不熟悉和误判,尤其像高山或者树林都是能很好藏身的地方,比如明朝时期王通和安南黎朝皇帝黎利之间的战斗。

      伏击战只不过是取得战斗优势,往往做不到一击必杀全歼敌人,更多的是在敌人猝不及防的时候来一个下马威使得敌军军心涣散,无力阻止抵抗和反击。遇到伏击将领只要沉着应对冷静思考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兵力损失,因为是密闭地域容易引起踩踏所以及时整合阵型尤为重要。

      原来之前孙恪方仔细研究了钱塘官军的军事布局,料定一旦大军包围钱塘府官军主将徐东完一定会向乍川求援,于是早早地制定了围城打援的作战计划,消灭乍川的官军以打击钱塘府的官军作战心理,最终瓦解官军的抵抗意志。

    


    


    第(3/3)页